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7:47:41  浏览:804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关于印发《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穗编字〔2001〕87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广州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穗字〔2001〕4号),广州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是市政府主管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转变的职能

将计划生育重大科研成果和节育新技术的评审、鉴定和推广应用等职能交给直属事业单位或有关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二)清理行政审批事项

1.保留审批的事项:(1)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2)经营避孕药具许可证。

2.保留核准的事项: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研究起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并检查、落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

(二)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本市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负责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编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年度计划和事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三)负责编制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的规划,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问题的综合性、前瞻性的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

(四)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综合管理;检查、指导各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室)的工作;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制定生殖保健服务规划并指导实施;组织对病残儿童的鉴定;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优生优育服务工作;执行国家有关避孕药具管理的规定,指导、监督避孕药具的管理、使用与发放工作。

(五)负责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协调实施。

(六)指导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干部队伍的建设,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七)编制省、市财政拨付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及基本建设等各项经费的预、决算;管理、监督计划生育经费和社会抚养费的使用。

(八)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中央、省、部队驻穗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九)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团体的工作;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国际援助项目。

(十)负责市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一)领导局直属事业单位。

(十二)承办市政府和上级计划生育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设5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挂财务处牌子)

协助局领导组织和协调局机关工作;组织拟定并协调、实施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会议组织、文电文秘、档案资料、政务信息、保密保卫、外事接待等机关管理事务;承担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编制省、市财政拨付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及基本建设等经费的预、决算;指导、监督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使用;负责机关和监督直属单位财务工作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政策法规处

组织拟定有关地方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法规及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和检查监督;协调有关部门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应诉工作,对区、县级市计生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指导;会同有关部门查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重大案件和恶性案件;负责中央、省、部队驻穗单位和市直属单位的计划生育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三)规划统计处

制订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及年度人口计划,并组织指导实施,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组织有关部门对人口问题进行综合性、前瞻性的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指导区、县级市人口计划、统计、档案的管理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负责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及网络建设。

(四)宣传教育处(挂科技处牌子)

落实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会同宣传、新闻、文化等单位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报道;指导、协调计划生育宣传品的管理;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对外宣传和人口问题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工作;综合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指导、检查各地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室)的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计划生育科研计划;围绕生育、节育、不育拟定生殖保健服务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优生优育服务工作;组织对申请二孩生育夫妇的病残儿童的监定;指导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预防、鉴定和治疗,检查督促《节育手术常规》的落实;组织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评审和培训、考核、发放合格证工作。

(五)政治处(监察室、机关党委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

负责局机关处、室干部及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负责机构编制、组织人事、劳动工资工作;拟订和组织实施计划生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教育、公务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规划;负责局机关及指导直属单位的纪检、监察、党务、统战、老干和工、青、妇等工作。机关党委、纪检、监察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政治处。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机关行政编制30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正副处长(主任)10名,专职纪检组副组长1名。

单列行政编制1名。

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3名。

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2名。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注册税务师资格认定考试工作的通知

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


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注册税务师资格认定考试工作的通知

人发[1998]18号
1998-3-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人事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人发〔1996〕116号)的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对长期从事税务代理业务的人员组织进行注册税务师资格认定的一次性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取得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定考试组织管理

  这次注册税务师资格认定考试由人事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负责,并成立认定考试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负责考试的日常工作,认定考试的考务实施工作由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和人事部考试中心按分工负责。

  各地人事职改部门和由各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税务代理的紧急通知》(国税发〔1995〕215号)组建的税务师资格审查委员会(或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组建省级注册税务师管理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6号)组建的注册税务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同),共同负责本地区的认定考试管理工作。

 二、认定考试时间、考试科目方法

 考试时间定于1998年6月20日上午8∶30—11∶30考试科目为《税务代理实务》。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

 三、参加认定考试的报名条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务代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税发〔1994〕21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严审批税务师和税务代理机构的通知》(国税发〔1995〕060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税务代理的紧急通知》(国税发〔1995〕215号)规定取得税务师执业证书并在税务代理机构内从事税务代理业务者,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四、报名程序

  (一)报名参加考试者应于3月15日至30日填报《注册税务师资格认定考试审查表》(以下简称《审查表》)一式两份,并附下列材料:
  1.税务师执业证书及复印件;
  2.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3.所在税务代理机构的工作证明;
  4.本人近期一寸免冠相片三张。
  (二)经各地税务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在报名资格审查合格者的《审查表》上加盖印章。4月15日前,各地税务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将《注册税务师资格认定考试报名统计表》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资格审查合格者持《审查表》及上述有关附件,于3月20日至4月10日到当地人事职改部门所指定的报名处办理报名手续。

  五、各地人事职改部门最迟应于4月30日前完成报名工作并确定考点和考场。考场原则上设在省会城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立考场的,应向人事部报告。

  六、本次认定考试教材统一使用由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编写的《税务代理实务》和《中国税制简明教程》。各地税务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可在考前对考生进行辅导。

  七、国家税务总局组织有关专家编制认定考试复习大纲和试题,人事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审定试题。

  八、认定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评卷,并由人事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确定合格分数标准。
认定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用印的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

  九、各地人事职改部门和各地税务师审查委员会要加强配合,密切合作,精心组织,认真做好认定考试的各项工作。对报名和考试中弄虚作假的地区和个人,一经查实,即行取消该地区和个人的认定考试资格。

  十、实施认定考试的具体考务工作另行通知。


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暂行办法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暂行办法



  (2005年2月1日 证监信息字〔2005〕1号)
  
  第一条 为规范证券期货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证券期货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负责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信息通报单位包括证券、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期货投资咨询公司以及其他由证监会核准注册成立的机构(以下简称通报单位).
  第三条 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是协调小组的执行部门,负责向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报告证券期货行业的网络信息安全信息;负责将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发布的信息报告、病毒与网络攻击预警等按要求向协调小组单位成员传达,并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期货业协会向各自归口的通报单位传达。
  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作为协调小组中各通报单位的归口单位,负责这些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的汇总、整理。
  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汇总和反馈工作,并作为上述机构的归口单位向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报告。
  中国期货业协会负责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公司等单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汇总和反馈工作,并作为上述机构的归口单位向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报告。
  第四条 各通报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各自单位的信息安全通报工作。各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的责任人(主管领导)为本单位信息安全通报工作的责任人。
  各通报单位应落实承担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联络员,制定本单位内部的信息报告流程和相应的责任制,并填写信息安全报告基本情况备案表(见附件一)报归口单位备案。
  各通报单位要及时将本单位网络与信息系统出现的安全事故上报归口单位,并负责将来自归口单位的信息安全通告以及其他通知、要求及时传达到有关责任人。
  第五条 各通报单位实行7×24小时联络制度,指定一名联络员,一名后备联络员。联络员和后备联络员应有及时准确的通讯联络方式;联络方式如有变动,应填写基本情况变动更新表(见附件一)及时报告归口单位。归口单位要及时维护和更新联络通信录,并在通报体系中公告。
  第六条 事故报告。通报单位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在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应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同时应将事故发生的情况、危害程度、处置措施、分析研判等内容编写成事故报告,及时上报归口单位(事故分级、报告要素及要求见附件二及编制说明).
  第七条 信息安全运行月报。为及时反映行业信息安全状况,保持行业信息安全通报系统的畅通,各通报单位每月应以信息安全运行月报(格式见附件三)的形式向归口单位报告信息系统运行情况。
  信息安全运行月报的内容为各通报单位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并得到及时处置的异常情况汇总和分析、研判,无异常情况的,要进行平安运行报告。对已按事故报告要求上报的情况,要在运行月报中说明。
  各通报单位应在每个月前5个工作日内将上个月的系统运行情况上报归口单位。
  第八条 敏感时期报告。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需要启动敏感时期报告制度,并规定行业内敏感时期报告的启动与截止日期、日报告的截止时间等要素。
  各通报单位在收到启动敏感时期报告的通知以后,根据要求每日以敏感时期信息安全报告(见附件四)的形式上报本单位信息系统运行状况。报告内容包括信息安全运行月报、事故报告应报的范围。无异常情况的,要进行平安运行报告。
  各通报单位在敏感时期应有专人值守。
  第九条 信息安全通告。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等信息通报归口单位,通过信息通报体系,向各通报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下列信息安全通告:
  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发布的报告和预警;
  行业信息安全月报的汇总分析;
  行业信息系统运行中带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或趋势;
  有关信息安全的通知、规定、技术标准、指引等;
  其他需要及时向报告单位通报的信息。
  各通报单位在收到归口单位的信息安全通告后,应及时传达到相关责任人,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 各通报单位应切实保证信息通报和联络渠道的畅通。敏感时期报告和信息安全运行月报可使用电子文件的形式报送。对于事故报告,应同时使用书面和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报送。对于有保密要求的,应使用符合要求的加密设备进行报送。
  第十一条 各通报单位应保证上报要素完备、及时、准确,不得瞒报、缓报、谎报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情况。接报单位应保证及时接收、准确记录上报信息。
  第十二条 各单位应制定相应的保密和档案管理措施,妥善管理上报材料,包括各单位进行信息安全通报过程中往来电话记录(手机或固定电话)、纸质或电子文件、传真件等,存档备查。
  第十三条 对于认真履行本办法,及时报告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的单位及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违反本办法及相关制度的单位及个人,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予以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由中国证监会负责解释。
  附件一:信息安全报告基本情况备案、变动更新表
  附件二: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报告
  附件三: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月报
  附件四: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系统敏感时期安全情况日报
  附件一:信息安全报告基本情况备案、变动更新表
  
  
  附件二: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报告
  
  附件二填制说明:
  事故标准及报告要求
  重要业务系统出现异常,系统恢复时间(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在30分钟以内;
  因病毒、攻击、拥堵等使系统异常,给市场或客户造成可感知的影响,但交易时段2个小时内恢复的;
  系统数据完整性被破坏,但在1个交易日内能够修复的;
  灾害事故(停电、水灾、火灾等)发生后,重要业务系统能在1个交易日恢复正常;
  网站上出现有害信息,但能及时删除、屏蔽并保留审计线索的;
  通信线路发生故障且对业务造成不良影响,1个交易日内系统恢复正常;
  敏感业务数据泄漏。
  各通报单位的重要信息系统,凡是出现上述情况,都要在2天内,将事故发生的情况、处置措施、影响分析,以事故报告的形式,及时上报归口单位。
  重大事故标准及报告要求
  各信息报告单位重要信息系统出现重大故障,已经(或预计将)造成重大损失(100万元以上),或给客户/市场带来重大不良影响的。包括但不限于:
  重要业务系统出现异常,系统恢复时间(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在30分钟以上;
  因病毒、攻击、拥堵等使系统异常,给市场或客户造成可感知的影响,且交易时段2个小时内没有恢复;
  业务数据完整性被破坏,且在1个交易日内没有修复;
  通信线路发生故障,对业务造成严重影响,且在1个交易日系统没有恢复正常;
  灾害事故(停电、水灾、火灾等)发生后,重要业务系统在一个交易日系统没有恢复正常;
  网站上出现有害信息,且未能及时删除、屏蔽或未能保留审计线索的。
  各通报单位的重要信息系统,凡是出现上述情况,都要在事故确认的当日(或6小时之内),将事故发生的情况、影响分析、目前的状况、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等,以重大事故报告的形式,上报归口单位。
  其中,交易、通信、清算等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系统故障,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还要在2小时内将事故情况上报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
  灾难事故标准及报告要求
  因自然灾难、人为故意破坏以及其他意外因素,使本单位重要业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并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损失的,预计有效处置或消除其不良影响需要动员大量社会资源的,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上报归口单位。
  附件三: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月报
  
  
  附件四: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系统敏感时期安全情况日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